2022年第24期:关于加强保护和利用民间馆藏资源的建议
市政协秘书长曾克非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民间馆藏不仅能较好地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地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民间收藏一直盛行不辍,不仅建有湘西北最大的古董文玩市场,还形成了东方红博物馆、石门县逸迩阁书院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文化陈列馆,民间馆藏资源十分丰富。比如,位于常德澧县甘溪滩镇甘溪村的溪上美术馆,集建筑、园林、文博、民俗艺术于一体,以展现武陵山脉民间文化为主,被视为“民间艺术的大观园”。其馆藏的300多个古代傩戏面具,属中国现存古代傩戏面具中的精品,与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木雕傩面具遥相呼应,对探源长江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研究价值极高。除此,还藏有各种宗教绘画、造像、雕板、建筑构件、民间陶瓷器以及民俗日用器物,展现了传统社会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秩序,被誉为“一座现代文明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空间”。再比如,位于澧县大堰垱镇的同各农耕博物馆,致力于收藏乡土文化标识器具,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商周到明清、民国,均有系统收藏,共有各时代农耕稻作用具8000多件,涵盖26个门类、2000多个品种。但受政策、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还存在着资源保护不到位、价值发挥不充分、协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为切实做好民间馆藏资源的整理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工作,进一步拓宽“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建议:
一是坚持管护并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当地党委政府和民间收藏个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广泛宣传政策,充分听取意见,掌握个性化需求,搞好正面性引导。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总体原则,根据相关民间馆藏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通过协商途径,有针对性地研究措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对同各农耕博物馆,可以采取与城头山国家遗址公园合作,通过租赁、回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对民间博物馆的建设、藏品管理、藏品定级、陈列展览等业务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民间博物馆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坚持平台协同。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导的方针,借鉴“鉴宝大会”等模式,适时组织举办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赏活动,帮助公众普及文物收藏知识,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
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对一些有规模、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陈列馆,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纳入当地的旅游文化线路,让流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资源“养在深闺有人知”,更多地扩大社会影响、发挥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