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社情民意>详细内容

2021年第15期:关于根据车流量动态调整我市红绿灯时长的建  议

发布时间:2021-06-28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市政协民进工作组反映:红绿灯时长合理,则通行效率高;时长不合理,则容易出现拥堵现象。据调查,我市不少出行的司机抱怨,在车稀人少的十字路口,哪怕一个车道只有一台车也要等几十秒才能通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城区大部分红绿灯实行了24小时统一时长设置,无论高峰期、平峰期、低峰期都执行统一通行时长标准。这种做法既影响了车辆的快速通行,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时间资源浪费。在出行低峰期,特别是夜晚,道路上的车辆极少,驾驶员仍需等待长时间的红灯,浪费了驾驶员和乘客时间长时间的红灯时长也容易让驾驶员在等待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麻痹大意,反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2.道路资源浪费。出行高峰经常出现一个方向信号灯是绿色,但通过的车辆稀少,而另一方向却亮着红灯,排起了车辆长龙。这样实际道路车辆状况和交通控制信号的不同步,浪费现有的道路资源。

为此,建议:

1.动态调整上下班红绿灯通过时长。科学分析高峰时期不同方向的车流量,科学设计不同车道红绿灯时长。通常早上班高峰和晚下班高峰的通行方向是相反的,可以调整早晚上下班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使之相应有所变化,更好适应早晚上下班。

2.分时段设置红绿灯通过时长。根据车流量峰值的变化,及时调整红绿灯时长。例如早高峰7:308:30、晚高峰5:307:00等车流量高峰期,保留车流量较大的主要路口90或更长时间的红绿灯,而在22:00以后的车流量低谷期,在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可缩短路口红绿灯至45或更短时间。

3.引入智能红绿灯通行系统。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调整红绿灯时间。可以考虑建设地磁感应式的智能红绿灯,在平峰时段或低谷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信号时长。如果一个方向无车,系统通过智能感应,变红灯,避免出现有车方向等红灯,无车方向绿灯亮的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