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书香政协>机关读书会>详细内容

如何写一篇好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温伯陵


文字只是表象,信息才是核心。

在我看来,文章的关键点是用口语化通俗表达。 我们上学 的时候写文章,总是喜欢用生僻字、生僻词堆砌成华丽的语句, 这样显得有逼格,而且为了逼格拉满,有些同学都开始练繁体字, 以至于考试的时候,作文页都是繁体字写成的华丽语句。 老师觉得,颇有一种古代士大夫的气息,学生认为,做成别人 都做不成的事, 皆大欢喜。其实这是不对的。

文章的功能是记录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读文章的人,起到 交流分享的作用,包括电影、音乐、短视频, 归根到底都是分享和表达交流。 既然是分享和表达交流,那出发点就不是“以我 为主”,而是“以他为主”, 自己写的爽不重要,满足自己的逼格不重要,让别人读懂并且了解你的想法才重要。所以用口语进行通俗表达,便是最关键的一环。

1959 年 4 月,教员就严厉批评了工业界的文件:“我希望以后不要拿出这样的文件来,要用口语写出来,每一个问题都要 交代清楚,要想到对方的心理状态。原先那个稿子也不行,那 个稿子不晓得以什么人为对象。你讲话是讲给别人听的,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你自己看嘛。”“我是赞成朱自清的风格 的,他的文章写得好,另一个侧面不好,就是不神气。 第一个神气的是鲁迅,他的文章是口语。”可见教员对开中药铺的八股公文,很不以为然,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和鲁迅的那套大白话。 口语表达是面子,逻辑严密是里子。

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是,开篇提出自 己要表达的主题,然 后层层推进严密论证,在不同阶段阐述不同的观点,最后根据 以上的推导,总结出自 己对主题的判断结论。教员的《论持久战》《矛盾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高水平的作者,自然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但只要按照流程来做,哪怕作者的水平不高,文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起码能做 到自圆其说,保证及格线。

最要命的是自己水平不够,又不按照流程做事,教员就痛批过:“凡是使人看不懂,看了之后觉得头痛,没有逻辑、没有论证、 因而没有说服力的文件, 以后千万不要拿出来。写这样文件的同志,根本不用脑筋,对事务根本不懂,今后应当认真改正。 ”文章没有逻辑,笔下无物,说明作者的脑子里没货,于是便会为了凑字数而胡写乱写,把各种没用的东西堆砌起来, 做成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

怎么才能逻辑严密呢?其实也没别的办法,要么深入一线 调查研究,要么读书万卷扩充知识面,给自己的脑子里装货, 这样才能增加写文章的“材料”,论证时有足够的工具。

李白能成为诗仙,是因为走遍祖国的山川大河,亲眼见过 庐山的瀑布,亲口尝过大明宫的美酒,亲耳听过长安酒肆的鼓乐。杜甫能成为诗圣,是因为经历乱世漂泊,感受过家破人亡的苦难,见过基层恶吏的蛮横,抚摸过战火烧毁的城墙。

教员能分析问题领袖群雄,是因为从青年起便行走天下, 知道城市的物价和阶层,知道农村的产出和生活,知道大部分 人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哪些人是革命的拥护者,哪些人是革命的反对者。这些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得到的材料,就是他们脑子里的工具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落在笔端便是一篇篇的雄文。 和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相比,坐在书斋里读书万卷,就是次一等的办法,但也不是不行。古代文人和现代学者,大部分都没有游历天下的过程,也能写出鞭辟入里的锦绣文章,成为周围人眼中的才子才女。根本原因就是,万卷书里的故事和道理,变成他们的材料,写文章的时候有了丰富的工具。如贾谊、杜牧 这种善于以古论今的高手,通过书里的材料分析当代的时事, 照样能流传千古,效果并不差。最差的就是不愿意行走万里, 也不愿意读书万卷,又偏偏想指点江山的人。

以媒体记者为例。以前的记者为了写一篇报道,可以装疯 卖傻混进黑砖窑,可以冒着炮火奔赴战场一线,可以追踪采访一个人物数月之久,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回来几乎不需要添油加醋,只要整理逻辑如实阐述,就足够动人。

这种报道就是优质的深度稿件,写出一篇便轰动一时,甚至能掀起舆论风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的走向。但是现在呢,你多久没见到有分量的深度报道了?例如徐州拐卖妇女的事,爆出来那么长时间,群众都看不到一篇客观公正的深度报道,只能看着手机盲猜,进行自我判断。在这件事上,媒体的 社会功能是缺位的。你可能要说,官媒要受到管理,不能随便乱说话。好,没问题,在现在的内外环境下,舆论口子收紧是 客观事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平时指点江山且自由 度较高的自媒体,也没有深入采访报道,都是坐在键盘前,义愤填膺的攒稿子,表达一些不着四六的观点。

所以现在不读书不调研的媒体,其实是很 low 的,尤其自媒体是最low 的。 虽然我也是自媒体,但我并不避讳这一点。

以上说的都是“术”,接下来说点“道”的东西。论写文章还是 做新闻,其实都是做表达分享交流的内容, 既然要和别人分享 交流,那就要说别人没听过的话,讲别人不知道的观点。简而 言之,要有信息差。要是同样的车轱辘话来回讲,又有什么意义呢,用行话讲,这是制造信息垃圾。但想有信息差是很不容易的。普京掌握的世界信息, 比我们了解的高几个维度,美国 资本家掌握的赚钱信息, 比我们高几个维度,乌克兰买办掌握 的信息, 比乌克兰人民高几个维度。

于是普京知道俄乌战争的真相,美国资本家在战争中赚的 盆满钵满,乌克兰买办提前逃离战区保住性命。这世上分析问题判断利弊,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信息差。你比大部分人的信息来源充足,那你就能赚大钱、就是预判世界走向的先知。

你比大部分人的信息来源匮乏,又想强行上车参与世界的 进程,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要么在市场上高位接盘,要 么在公共话题中被打脸。例如一周以前,很多大 V 和专家非常 确定的说,俄罗斯和乌克兰不可能打起来,普京没那么冲动。 结果真打起来,这些大 V 和专家都傻了,金灿荣老师说预判错误,准备自罚三杯红茶。这倒不是金灿荣老师的水平问题,而是吃了信息来源不足的亏。

回到写文章上。 国内的媒体、专家和大 V,不管论证如何严密,证据如何充足,得出千百种结论,写出百万篇文章,但都不如普京的一篇万字长文有分量。难道是普京的文采斐然,还是普京的论证更严密? 当然不是。关键是普京的地位高,掌握不为人知的信息,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文章,便和各路专家产生了信息差。数十年前,某中国顶级媒体的记者们,每天以写文章为职业,文采不可谓不好,逻辑结构不可谓不严密, 但还是被教员批评为二流报纸,文章是给死人看的。 问题也是出在信息差。记者是写文章的专业人士,但在国际局势和国内政治方面,记者并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写相关的报道文章,便犹如雾里看花,很难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不精彩,不生动,是给死人看的。 而教员是中国的伟大领袖,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随便说一句话就是泄露天机,寥寥几句社论,就能直至问题的核心,甚至引领时代的潮流。教员的雄才大略 当然是原因之一,但在新闻和文章方面,他和记者、作者们的信息差,才是产生降维打击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例子,还有去年的教培整顿。 当各种文章满天飞,猜测教培整顿的刀会不会落下,落下又是不是一阵风的时候,有网友翻出老大早已出版的书,发现整顿教培的计划,早已写在他的书里了。对一件事情的表达,局内人和局外人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要写一篇初级文章,语言通顺逻辑完整即可,要写一篇中级文章,便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要写一篇有 影响力的高级文章,你要么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局内人, 要么成为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局内人和顶级专家,便是掌握 信息的人。媒体人只做媒体,是做不好媒体的。作者只写文章, 也是写不好文章的。但如果在社会上做出一番成绩,再回来写文章,往往能如鱼得水,要是再懂一些文字技巧,便能如教员说的,有长江大河、势如破竹之势。

非要勉强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应了教员的评价:“灵台如 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微松动一点,使读者感 觉有些春意, 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 ”

 

文章来源:《教员合集》

推荐理由:文如其人,一篇文章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 养、思想认识、行动方法,温伯陵《如何写一篇好文章?》一 文中以毛泽东同志如何看待写文章、如何写文章为例,深入浅 出地阐述了什么是好文章、怎样写出好文章的方法, 向毛主席学习,天天向上!

推 荐 人:叶  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