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潜规则
王耳朵先生
这两天最火的话题,全都围绕着一位学神。人称北大“扫地僧”的韦神,韦东奕。他师从田刚院士,拒绝哈佛打破校规的邀请,被称为“陈景润的接班人”。可谁能想到,这样的天才,生活得如此“寒碜”?他觉得杀生不对,所以不吃肉。他觉得纯净水的制作过程污染环境,所以总是带着1.5L的空瓶子,去教学楼打温开水。他觉得空调费电,干脆把遥控器束之高阁。他不看电视,不爱社交,没有微信。别人笑话他,“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我觉得不是没意思,而是很多人不明白,“简到极致,就是大智”。化繁为简,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修心。就像韦神的一名北大老师说的:“他只是不在乎我们在乎的东西而已。他在乎的东西都在数学世界里,数学带给他的乐趣,远远超过了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对于他来说:食物就是用来饱腹的,衣服就是用来遮体取暖的,床就是用来睡觉的,有吃有穿有睡就已经足够了。所以不要以我们的快乐,来揣度和衡量他的快乐。他的物质生活虽然很朴素很简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绝大多数人浩瀚得多。”这才是韦神之所以成为“神”的原因。他的“简单”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早就脱离了繁琐的物质。是去粗取精,化繁为简的觉醒。如果我们做不到他,也请保护好他的简单、不世俗。
这让我想起一条社会学人生定律,叫“朴素定律”:如果一件事、一个人让你觉得眼花缭乱,那么它大概率是错的或者假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作为“中国遥感之父”,李院士,填补了我国在遥感技术几何光学领域的空白。而衬衫、布鞋、马甲,是他最常见的着装。几十人的小课堂这么穿,上千人的学术讲座也是这副打扮。平时出行,就随手挎着一个纸袋子。或是土到掉渣,洗得泛白的半圆形黑包。同事们说,因为李院士这一身不修边幅的行头,曾好几次被门卫拦在门口,都以为他是来推销土特产的农民。还有一次,他作为教职工去学院领取生活补助。去的时候挎着那个破破烂烂的黑包,被值班学生误以为是来修空调的师傅,跑这儿要工钱。李小文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并不是没有钱。但他觉得,够了就行。李院士总说,“科学本身就应该追求简单性原则,任何事情都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他把自己的钱和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给他的120万元,全部捐给了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以自己十八个月时夭折的女儿为名,设立了“李谦”奖学金。《菜根谭》里说: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听人羁络。若一念清明,则淡然无欲。这大概就是普通人和牛人之间的差距。精于心,简于形。世间高手,总是越简单,越高级。《阿甘正传》里有句台词。“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想到画出《老夫子》,《庄子说》等经典漫画的大师蔡志忠。他靠漫画攒下巨额财富,活得却是仙风道骨。《中国青年网》前去采访,问他,“到目前为止,您做过的最让您自豪的事情是什么?”蔡大师答:“我一生过最大的精神自由,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四十多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多是白粥加一块豆腐乳,高兴了就吃两块。有时候一天连一个馒头都吃不完。他没有手表和手机,因为不想被别人打断自己的工作。他没有银行卡,身上只有少量的现金。有次去旅行,发现一双很喜欢的布鞋。他一下买了14双,顺带买了30件一样的白衬衫,和20条卡其裤。这就是他一辈子,一年四季的穿搭。这一点和信奉极简主义的乔布斯很像。从1998年到2010年的发布会,他永远是黑色高领杉+蓝色牛仔裤。好像就没换过衣服。众所周知,这样的乔布斯创造了世界上最简单最方便的iPhone4,颠覆了一个行业。和身价高达56亿,却不坐名车,穿人字拖、挤地铁、逛菜场的周润发也很像。2014年,iPhone6都上市了,发哥还在用蓝屏诺基亚。香港市民调侃爱逛地摊秀水街,和老板讨价还价买15块钱胶拖的发哥是“贱骨头”。发哥笑得合不拢嘴:“人越成长,越发现,人生中真正难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颗安宁的心,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蔡志忠说:“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发哥早就砍掉了生活里的累赘。因为真正有质感的人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删繁就简。
普通人之所以累,之所以无法“成佛”,很大原因就是不舍得砍掉自己的“繁琐”。衣柜里挂满了只穿过一次,或者是连吊牌都没摘下的衣服。真正穿的就那么几件。源源不断的快递送上门来,跟风消费的小物件散落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三分钟热度一过,开始积灰。从饮食、到家居,再到生活风格。所有的琐碎聚在一起,压力和疲惫越攒越多,你的精力已经被冗杂的东西耗光了。何谈思考,何来内心世界的丰盈。而生活往往是越简单,越自由的。
其实不仅仅是生活,人际关系也是这样。中国民生银行的创业董事冯仑,在《野蛮生长》里讲了一个很现实的理论。叫人际交往的“10-30-60”朋友理论。说的是一个人的一生,同时交往的朋友数量很有限,分别是10个,30个和60个。“10”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遇到一件很恶心人的事情,缺钱。你会跟谁借?翻了一圈通讯录,你会发现,除了父母亲戚,你能张口要钱和可以毫不犹豫借你钱的,多数不会超过10个人。这10个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依靠的安全底牌。“30”可以称为熟人。经常打交道的,常在一起吃饭、喝酒、逛街但没有金钱往来的人,不会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前面说过的那10人。“60”是指更外层的,彼此互知,但不常联系,打电话过来能寒暄几句,但总是很长时间不见的那种“朋友”。这60个依旧包含前面说的那30人。也就是说,人这一生,真正的朋友并不多。你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社交上。就像网上说的,“朋友虽少,真心就好;圈子虽小,舒服就好。”
作家三毛说,“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我不跟潮流走,这使我的衣服永远长新。我不耻于活动四肢,这使我健康敏捷。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文章来源:“创业派”公众号,2022-05-13发表于重庆。
推荐理由: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世间万千喧嚣,抵不过细水长流的平凡生活的可贵。天下饕餮珍馐,抵不过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懂得简化生活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推 荐 人:朱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