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详细内容

阅读带我飞向梦里的春暖花开

发布时间:2020-10-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宋庆莲


打开书本,仿佛打开自己的灵魂。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这样写道:“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的时间所湮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当我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的灵魂被震撼着,被荡涤着,同时也被启发着,被鼓舞着……

从小,我就渴望读书,觉得只有读书的样子,才是最美好最优雅的样子;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然而,那时却没有书可读,多舛的命运还是让我从父辈的手中接过岁月磨亮的锄头和镰刀,接过父辈年复一年重复耕耘的田野。所以,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手握犁铧、种子和泥土。因此,书本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它就像一部美丽神奇的传说。但为了让我的心灵能够靠近它、感知它、能拥饱它。我想,只有让阅读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让书本成为我朝夕相伴的朋友。

然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站在窗边或者是坐在灯下,那种投入读书的景致,确实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很难、很难拥有一本新书。我舍不得花钱买一件新衣服,但我却很舍得花钱买一本书捧在手中,当然,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我那时确实没有多余的钱经常买书来读。曾记得,在农闲之余,我去文家店小学、中学图书室借书,我向老师和朋友们借书。丈夫用单车搭着我,去离家15公里远的县图书馆借书。我从20元的借书证办到50元的借书证,再办到100元的借书证。我把借来的书籍,随手放在房间、枕边、厨房、饭桌……放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我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我就读8页10页。有5分钟的空闲,就读8行10行。我要是连一分钟的空闲都没有,就向书本投去温柔的一瞥。我去田间地头干活,带着书;我坐公交车带着书;我卖蘑菇的时候也带着书……总之,随时随地,我都能拿出书来读。

在这二十多年来,我先后阅读了上百部古今中外的名著,《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笨狼的故事》、《到你心里躲一躲》等儿童文学作品。自学了《大学语文》、《哲学原理》、《诗歌基本原理》、《童年的栖居》、《红楼儿童文学对话》等理论书刊。阅读了《万物简史》、《生命海洋》、《寂静的春天》、《昆虫记》、《再造一个地球》、《生态意识与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等自然科学与生态环保的书籍。阅读充实着我简单的生活、寂寞的时光。同时也丰富了我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涵养了我对万千事物的审美情趣。

2002年的一个深夜,我拿起了搁置十年的笔,又开始信手涂鸦。为了追求犁铧之上的文学梦想,2009年我有幸到毛泽东文学院,参加了湖南省第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的学习。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2015年,我再次奔向北京,参加了中宣部和中国作协举办的全国儿童文学作家与编辑研修班的学习。2017年8月,红旗出版社“书香三八”读书活动组委会聘我为特约作家,这让我的内心感到骄傲和自豪,自信和幸福。

我生活在农村。栽田种地是我的职业,相夫教子是我的责任。阅读和写作只是业余生活中的一星火花。也许正是在这繁忙和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始终保存着这一星点不灭的火花,才有我人到中年的儿童文学写作。我先后创作了数百多首诗歌、歌词、童谣和数十件散文,多部童话作品,深受读者和孩子们的喜欢。长篇童话《米粒芭拉》是我奉献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文学创作来源于我的生活。面对当下的农村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守儿童,有很多孩子的父母离异。为了写好作品,我常常一个人跑去偏远山村,走进留守孩子的家,与孩子和老人交流,了解孩子们的生存现状、生活环境、求学历程以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成长中的快乐和孤独、烦恼和痛苦,这给了我更多更深的思考和想象。

在我的儿童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不仅仅是苦难,不仅仅是凄惨悲切。而是在作品里呈现英雄的榜样,让孩子的童年能够感受到鲜活的榜样的力量,得到榜样的精神鼓舞。我的长篇儿童小说《风来跳支舞》、《天空开来一列火车》,都是写乡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在《天空开来一列火车》的封底,写到:“……当稚嫩的生命面对现实的艰难窘境,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是胆怯无能,而是勇敢坚韧。生活的磨砺,亦能唤醒埋藏在他们心中无畏的英雄主义。留守不是苦难,而是经历苦难。战胜苦难并穿越苦难的孩子,心中就会生长一轮永不陨落的太阳。”

源于自己对书籍的喜欢,和童年对书籍的缺失,试想一个没有阅读和幻想的童年,缺失的就是童年最宝贵的东西了。乡村需要文化,更需要文化的传播者。

我生活在农村,几乎没有阅读的空间。农村的孩子,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守儿童。建一个书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在我开办“农家书屋”之前,文家村还没有一家书屋,也没有一间书店。我只好徒步十五公里左右的路程到临澧县图书馆借阅书籍。为了给身边的留守孩子和村民提供一个阅读的园地,解决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让爱读书的大小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读到好书,借到好书,以此来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

我的农家书屋开办于2010年5月,书屋平时由我和其爱人义务管理,只要家中有人,全天开放,没有节假日,书屋实行免费模式,看书免费,借书免费。书屋开办至今,影响逐步扩大覆盖张家、枫树、文家等多个村组。并延伸到县城的家长和孩子也来乡村的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借阅对象有老人、孩子、村民、中青年、学生,老师、医生以及流动人员。

书屋不仅给身边的农民朋友提供科学种田的一些技术指导,成了科技兴农的知识库。为了满足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我近几年针对性地购买和征集了烟叶、莲子、蔬菜种植和土鸡、牛羊养殖等科技书籍,让农户通过书本学习种养知识,有力支持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书屋还培养了孩子们守规矩,受制度,比如说有的孩子来借书会问“阿姨,不交押金能借书吗?”我说“不能”,每个孩子都必须叫上押金才能借到书,当然,书屋更是传播爱和人性化管理,有的孩子会问,“阿姨,我差一元钱,可以借走这本书吗?”我说“当然可以!”因为一本书的价值是拥有多一个读者。这不仅让孩子们懂得守规矩,而且也会让他们懂得尊重书籍和爱上阅读。

文家中学和小学的孩子,因为阅读,在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他们走出了湘北山村,上了省电视台的书香湖南·阅读新时代的直播节目,我和农家书屋的孩子们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文家中心小学侯雯丹同学的征文作品《梦想开始的地方》入选2019年“我的书屋·我的梦”全国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时间活动优秀作品。2020年9月,我非常荣幸!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代表,受中央宣传部邀请,在北京参加了2020年“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终评会。2020年10月,我非常荣幸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在四川成都参加了颁奖盛典。这一切都是源于对阅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寻。

我相信书本可以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给与我们广阔的视野。坚信书籍所发射的光芒一定会照亮我的乡土,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风风雨雨10年来,书屋一天天发展壮大,藏书万余册。读者越来越多,村民和孩子也越来越喜欢书籍,乡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就像我当初在随笔里写到一样,一个读者就是一支队伍,一个书屋就是一方阵地,可以发展,可以壮大。而我作为乡村阅读榜样,努力做好乡村阅读的推广,扶贫必扶智,助力农民用科技知识脱贫致富,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这么多年来对阅读和写作的坚持,且行且珍惜。读书写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微笑,让我在田野之外拥有了一片同样肥沃的土壤和一片同样蔚蓝的天空。

多年来立足乡土,耕耘不辍。用满满的爱,用真诚的情怀来守护童心,守护天真。希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孩子的优秀作品,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精神营养,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童话的庄园里,收获更多的干净、纯洁、阳光、善良、幻想、进步、正义、可爱、美好的童话米粒,把它们播进孩子们的心灵,滋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陪伴孩子们的成长。用作品和智慧来践行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政协委员、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初心和使命!

我感谢生活的磨砺,给了我生命和情感的体验!我感谢书籍,回首这么多年来,书本是我生命和梦想的载体。书籍给了我生存的智慧,给了我成长的力量。现在,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面对怎样的困苦处境,我都不会丢失内心的善良和做人的本分,不会丢失心中的梦想之光。我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成长为一名作家。相信阅读之上,我那平庸的灵魂定能够破茧化蝶,迎着风雨之后的彩虹飞跃。

我相信生命一定会创造奇迹,用阳光的心态来写作,从中就会获得惊喜、懂得感恩,发现良知,获得爱。这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和它存在的意义。我知道,梦想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新的起点。阅读,让我走出了田亩方圆的格局,打开了思想和灵魂的触角。阅读开启着我的心智,也拓宽着我的视野,阅读带我飞向梦里的春暖花开。

我一边手握犁铧,握住了自己的生存之本;一边手握笔头,握住了自己的梦想之根。也许,我的人生需要有苦难的洗礼。但是,我的内心一定要不被苦难所打倒。我可以有平庸的生活,我可以有卑微的情怀,但是,我的内心一定要不失美丽和优雅。我粗糙笨拙的手掌可以沾满泥土,沾满粪便的污点和肥料,但是我播下去的种子会长出叶子,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会结出芬芳的甜果……我记得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我用沾满泥污的手掌 / 将希望的种子埋进泥土里……于是,快乐、惊喜、生命和奇迹 / 就在我污浊的掌心,出淤泥而不染 / 莲花般地开放了。


作者:市政协委员、临澧县文联副主席(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