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0-02-11 09:00:00

加快发展夜间经济 点亮城市发展新名片 万欣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市委发言

发布时间:2019-12-25 信息来源:政协常德市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指出,有条件地方可加大投入,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11月4日,湖南省委常委扩大会提出,要在发展夜间经济等方面精准发力。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商务部数据表明,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2018年全国夜间经济规模达22.8万亿元,且预计未来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夜间经济已经被视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我市发展夜间经济拥有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开放的态度、更有效的措施统筹夜间经济发展。

一、我市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与条件

1.具备良好的消费环境。我市进行三改四化后,城市焕然一新,亮化工程打造了高质量的城市夜间景观,沅江隧道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城南城北的距离。加上我市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沅江、穿紫河穿城而过,柳叶湖周边风景如画,三馆三中心、万达广场、老西门、欢乐城、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等相继建成,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同时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最安全城市”、全省唯一的“大中华城市宜居指数20强城市”,以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宜居环境为市民的夜间消费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具备浓郁的消费文化。常德市生活节奏较慢,饮食文化发达,“蒸钵炉子鼓嘎嘎,不愿朝中做驸马”,道出了常德菜崇尚火锅的特色;“杨板的千丈,合口的枯(指油),修梅的辣椒打得鼓”,说明古来常德各地的特色饮食就很有名气。常德人爱玩会玩,唱K看电影逛酒吧,打球跑步健身冬泳,按摩理疗自驾游,吃得热气腾腾,玩得神采飞扬,是常德消费文化的典型写照。

3.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一是有消费能力。常德市GDP总量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为2419.5 亿元,仅次于长沙、岳阳,排名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4亿元,排名全省第四,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二是有发展内涵。拥有常德丝弦、常德汉剧、折子戏等地域特色。三是有发展来势。“2019湖南省阳光娱乐节暨常德夜游消费活动季”大幕开启,九大文旅融合活动精彩亮相,开启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刺激夜间消费的进程。

二、当前我市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夜间经济缺乏规划。我市的夜间经营活动大部分属于自发的市场经营行为,缺少政府对夜间城市生活的整体规划和条例政策的约束,以及对这一部分经济形态的指导,特别是在管理上存在一刀切,政府主动作为和担责不够。如我们在长沙、上海的调研中,为了处理夜间经济的扰民问题,城管、市场等部门一方面做好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协调经营者放低姿态,及时与周边居民沟通,求得谅解。

2.夜间特色不够显。从吸引外来人口而言,提到夜市,我市虽然也有高山街的餐饮、穿紫河的游船、枫林花海的灯光节等品牌,但只是常德旅游线路中的一些亮点,内容不够丰富,与当地文化串联不够,在带动城市整体旅游上,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从依靠本地消费的项目而言,虽然我市有三馆三中心、常德市博物馆等品牌场所,但服务时间超过下午五点半的很少,本地居民可选择的夜间经济消费项目有限。

3.夜间经营业态单一。我市夜间经济业态单一,夜间开放的场所主要是影院、茶楼、洗浴、餐饮,缺乏演艺、体育赛事、夜间书店、VR场景体验等文化产业。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的常德市民中,仅有64.77%的市民知道夜间经济的存在,在进行夜间消费的市民中,45.97%受访人群认为夜间消费选择类型少。而有69.13%的调查者对创建常德特色的夜间美食节、文化节感兴趣,远超其他类别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单一、无创新的夜间市场业态而导致市民体验感不强,消费欲望不高是夜间经济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三、发展我市夜间经济的建议

夜间经济是加速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我市夜间经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无需大量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其引导力度,建议如下:

1.坚持高起点定位,在加强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建议出台繁荣夜间经济的相关文件和配套措施,引导业态发展,深化消费服务;引入美团等第三方机构对常德夜间消费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规划夜间经济地图,打造特色街区,避免同质竞争和无序竞争;设置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夜间经济“掌灯人”等机构或岗位,变自发的夜市为有规划的夜市经济;鼓励相关商业协会推进区域夜间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引导行业自律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商圈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对开展促消费等繁荣夜间经济的相关措施给予支持。

2.坚持整合商圈,在打造多元消费圈上下功夫。一是整合“夜购”商圈。推动以“水星楼商业广场”“下南门步行街”为代表的传统商圈提质升级,万达、欢乐城为代表的新兴商圈优化改造,通过增加停车位,增设行人过街设施,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提升夜景亮化、美化工程改造工程等措施优化消费体验。二是打造“夜市”街区。打造以桥南大湖路、文理学院周边为代表的烧烤一条街、紫桥烧烤为代表的老字号一条街,打造以大小河街、德国小镇为主的穿紫河风光带夜市特色街区,打造以酒吧、KTV等多元化聚集的金银街为代表的娱乐一条街。三是打造“夜消”品牌。以九三鸭霸王、北堤麻辣肉、刘聋子米粉等为代表的一批夜消品牌;四是打造“夜游”精品。以柳叶湖音乐会、穿紫河游船、白马湖灯光秀为代表,开发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常德水美城美的独特夜景。

3.坚持完善业态,在扩大影响力上下功夫。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提升影响。夜间经济需要高人气、高流量、高品质的商贸载体,建议策划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各类主题活动,打造内容涵盖“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内容的多元夜间消费目的地。二是以业态融合为手段促进多元化。推动夜间经济与商业、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与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媒介融合,与市场化配置方式融合,打造丰富多元的夜间消费产品。三是以文化为底蕴提升体验感。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常德丝弦、河街码头文化、花鼓戏、跑胡子等,体现城市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品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体验感强的夜间生活。四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助力打造“网红经济”。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当前,一部火爆的短视频就能让一座城市火起来。要善于发掘常德本土特色,寻找符合当前价值观的爆点,利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介,打造网红经济。

4.坚持提升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夜间经济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推动夜间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壮大市场主体。放宽夜间经济市场准入,对夜间经济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行为对夜间经济的挤出效应,释放夜间经济活力。二是推进夜间消费环境建设。完善商务、城管、卫、交通等多部门参与的夜间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夜间经济体的食品、卫生、环保等方面实行统一监管,实行夜间经济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延伸公共服务。针对公共服务这一夜经济短板,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夜间延伸。优化夜间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合理安排公共交通运营计划,提供快捷方便的出行保障。建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和移动支付安全保障力度。对流动摊贩实行划时段管理,对人流密集区进行24小时保洁、保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