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0-02-11 09:00:00

让常德香米“香”誉神州 杨亚菲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发布时间:2019-12-25 信息来源:政协常德市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引领和“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实践带动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常德香米,乘势而上创优打响特色品牌正当其时。为此,工商联会同农业农村局和粮食行业协会,围绕常德香米课题,深入市域企业调研,赴“中国农谷”考察洪森、国宝等企业,谋求香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一、承久远——常德盛产香米历久弥香

1.一粒香米飘香逾千年。常德稻作历史悠久,自古盛产香米。《桃源地名大观》记载,唐代九溪一带“香米颗大齐崭,色白如珍珠,煮饭香气四溢”引人称奇。民国时期已盛传“漆河的米,陬市的糖,河的油条一排长”民谣。《常德市商务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香米享誉三湘和南方主销区。

2.一方水土润育生态米。“鱼米之乡”独特资源禀赋,孕育常德香米活色生香。主产区为所辖9个区县50多个乡镇,适宜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水土丰茂、日照充足、气候温润、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利于香米优产稳产丰产。

3.一批优品饮誉产业界。当前,有10多家常德香米加工企业荣膺国家级金奖;金健星2号、精为天“青竹”、广益“祝丰”油粘等30多件常德香米产品,获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纷纷斩获国家(国际)金奖。

4.一份匠心赓续香米情。常德香米已于2018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金健、精为天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流转托管和订单收购,融合传统与现代工艺,长期深耕并坚守香米产业传承创新。全市香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市价高出普通米30%计算,年增收逾5亿元。2019年,10家常德香米授权企业在48个乡镇161个村建立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基地25万亩,总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目前已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13家经销商签订30万吨购销合作战略,有机、富硒、绿色及标准常德香米正发力进军全国市场。

二、致繁华——创优常德香米持久添香

常德香米正处于顺天时、得地利、享人和的创新发展黄金期,抢抓机遇做强产能、做精品质、做响品牌、做大市场未来可期。在此建议:锁定“一个目标”(创优做强香米产业),聚焦“四个着力”(着力建强基地、着力培育龙头、着力创优品牌、着力强化服务),聚力推进“1511”工程(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标准化种植100万亩、总产量50万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培优一批10亿级香米标杆龙头企业)。

1.严规制,着力建强基地。一是规统标准。科学编制常德香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指导意见,细化育种栽培、田间管理、收割仓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技术标准。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生产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生物防治、统一收割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等“六统一”制度。全产业链建立溯源管理系统,包装展示二维码,加强督查监测。二是规建基地。推进“龙头企业+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团队”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组建常德香米产业联盟,实行统供统育、统防统治、统购统销降成本。在农业农村部划定区域内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香米地标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规建鼎城谢家铺-草坪-黄土店片、汉寿毛家滩-丰家铺-太子庙片、澧县城头山片等核心种植基地80万亩。三是重点扶持。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完善产业立标创牌、技改升级、品牌提质、扶持引导、融资信贷、人才培训、示范奖励、市场营销、宣传推介等配套政策。设立500万元的香米产业专项基金,用于质量追溯、农田配套、农技培训、设备更新、质量检测、营销策划等,赶超“五常”“福娃”。

2.抓示范,着力培育龙头。一是壮大龙头。发挥“中国粮食第一股”“中国百佳粮食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引领企业”等领军示范作用,带动培强市场主体,加快壮大一批省级国家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奖补兑现,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结合“双百”活动帮扶,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在项目申报、企业晋级等优先推荐,蓄势打造产业集群。二是争取项目。加快补链延链强链,聚力打造香米全产业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争取良繁体系建设、仓储配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品加工、质安监管、品牌建设等上级扶持项目,致力打造“中国好粮油”生产基地和现代高效智慧农业示范区。三是优品种。创建院士工作站和产学研中心,开展高档优质稻繁育提纯复壮,优化农香32等主推品种,补齐稻穗抗倒伏弱、整精米率低等短板。加大原粮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改升级及奖补,研发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系列“预制食品”提升附加值,叫响“北有五常大米、南有常德香米”。

3.强内涵,着力创优品牌。一是培优产能。聚焦地标要素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管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适时播种、稻鱼稻虾稻鸭稻蛙共生共作模式、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全程机械化操作、病虫绿色防控、低温两段烘干、智能化规模加工等保优丰产特定生产方式,既推广现代智慧农业科技,又保留原生态无公害生产传统,严把绿色有机生态标准。二是培树品牌。坚持品牌为王,聚焦“品质+品牌+品位”,走好高端有“有机香米”、中间有“富硒香米”、塔基有“标准香米”的金字塔型品牌创建之路。严格执行常德香米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实行严格准入和授权管理,以品质支撑品牌,运用“1+N”品牌管理模式,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强化行业自律,职能部门加强动态监管。三是培塑文化。用好用足“镶嵌在神奇纬度上的中国稻米种植活化石”等资源禀赋,从常德稻作文化传承着手,突出香米的“常德”渊源和中华农耕文明基因的历史沉淀,讲好香米传承故事,提升品牌含金量。厚植历史人文特色内涵,培塑品牌实力和核心价值,让常德香米吃出故事和情怀,增进品牌文化认同感。

4.拓市场,着力强化服务。一是加强领导。由市政府领导挂帅,建立常德香米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香米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办牵头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加强服务指导和市场监管,形成主管主抓、联动联创工作合力,引导走好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二是延展链条。公共品牌实行“政府所有、协会严管,获准使用、部门监督”原则,品牌核心价值使用价值及附加值由获准企业和农户共享,缔结利益共同体合力创牌保牌增值。加快“区块链+香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香米产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监管链,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中国好大米·常香好味道”的品牌辐射叠加效应。三是立体推介。立足“香米乡味·常享常德”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结合城头山稻作文化起源,全景展示独特人文、生态环境、内在品质,打响香米文化牌。依托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及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高速路口、重要文旅综合体、户外广告等,开展品牌宣介和市场营销。结合“三进”活动拓市,强化“让常德人爱上常德产”消费导向拉动。组织企业参加“常德品牌·中国品质”行动、全国绿色食博会、农博会、丰收节等展交活动。建好香米电商平台,支持企业推行“互联网+实体店”(连锁店、配送中心)销售模式,织密立体化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渠道,力推常德香米走出湖南、走俏全国、走向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