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德市二0一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一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关于常德市二0一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0一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一、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以打好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为重点,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新常态下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基本格局。2014年1月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确定的19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预计13项指标完成年初计划,6项指标虽然与预期比较有一定差距,但是均实现了略快于全省、略高于全省的底线要求。
mdash;mdash;千方百计稳增长,三次产业稳中有进。全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20亿元,增长10%,增幅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突出园区攻坚,工业发展实现稳速提质。工业总量不断壮大,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10%;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工业项目稳步推进。
突出巩固基础,农业发展实现量效齐增。种养产量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收获面积达到1059.5万亩;生产效益持续提升,累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753.5亿元;全面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
突出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实现全面提速。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金融业发展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此外,信息服务、租赁商务、居民服务等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mdash;mdash;多措并举扩内需,投资消费不断提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亿元、增长13%。
重点投资超额完成,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全年安排500个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29亿元、超年初计划29亿元;出台《常德市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发布首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的项目100个、总投资578亿元。扎实启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向国省申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65个、总投资达到5000亿元。
消费市场更加活跃,基础作用逐步凸显。增强消费能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42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26元、增长11.4%;努力稳控物价总水平,全年物价涨幅已控制在全省平均涨幅以内,居民消费预期得到稳定。此外,通过设立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系列优惠奖励政策,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30亿元。
mdash;mdash; 抢抓机遇促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结合常德实际,着力深化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优先推出了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扩空间效用明显的改革举措。
顺利推进省委、省政府部署的48项改革。公路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劳动教养制度予以废止;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富有成效;出台《常德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财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两型社会改革按照要求扎实推进,等等。
稳步实施全市自主推进的10项改革。社会治理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县城“改镇设办”,实行社区政居分设。城市管理体制方面,将18项职权事权、13个管理机构下放到各区,有效理顺城市管理各项体制机制。行政审批方面,以压减审批项目、审批时限、考核评比、奖励项目、领导小组、公务支出“六个压减”为重点,取消行政审批10项、调整20项、下放2项、合并18项,进一步实现了简政放权。投融资方面,实施了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去行政化和绩效薪酬改革试点,建立了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园区体制机制方面,“一权两制一司”基本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探索建立了“3+X”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模式。
成功争取一批重大改革试点项目。常德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津(市)澧(县)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石门成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桃源成为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汉寿、澧县、安乡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试点县。同时,涉农改革加速推进。澧县铺开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汉寿成功探索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等。
mdash;mdash; 全力以赴保民生,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6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省为民办实事28项指标全面达标,16项超过省定标准。城乡饮水安全有效解决。去年投入资金7.7亿元,建设饮水工程281处,解决1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稳步推进。投入2.4亿元,对30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扶贫攻坚,年内有11万人实现脱贫;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6所。
保障救助不断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五类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次,发放社会保障资金65.3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82元,农村低保扩面4.8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5万户;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393人。
生态保护成效明显。通过控制高能耗项目新建,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审计等手段,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教育卫生三年攻坚取得初步成果。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46所,新建和改扩建市城区中小学34所,城区新建公办和改造普惠幼儿园44所,;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稳步落实;第9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审计、人防、气象、档案、科协、宗教、外事侨务等其它事业协调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发挥更大作用。
二、2015年计划(草案)
201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mdash;mdash;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引进内外资总额600亿元以上。Ramp;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以上。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mdash;mdash;民主法制。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93%以上;社会安全指数保持在100%。
mdash;mdash;文化建设。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6%左右;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45%左右。
mdash;mdash;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4万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mdash;mdash;资源环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以上。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创新,加速提升发展活力。坚持以重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科技创新增强生产活力,培育形成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生产与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格局。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中央、省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认真推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10项自主改革措施。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求突破;在投融资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公共服务管理上求突破。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导力量,加强政府引导服务职能,从普惠激励、破除障碍入手,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保障机制升级、创新平台升级。
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内陆开放格局。着力壮大开放主体;不断完善开放平台;全力组织开放活动。
(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转型发展。抓住比较优势明显、增长潜力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影响大的新增长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稳增长、促转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园区攻坚为抓手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提高园区发展水平;确立园区管委会的行政主体地位;增强园区发展活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市县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以量质齐升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提高质量,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继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村村整治”活动,着力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加速发展金融业;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发展住宿餐饮、信息服务、文体娱乐等其它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引导有效需求,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坚持把扩大内需与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
实施重点工程千亿投资计划。聚力推动500个重点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支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
实施基础设施支撑计划。综合交通方面,围绕构建区域交通枢纽,重点实施交通基础建设“十大工程”;能源保障、水利设施、城镇基础建设方面也将开工一大批项目。
实施全民消费提升计划。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亿元,增长12%左右。多渠道提升消费能力。
(四)强化生态保护,努力构建和谐空间。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引领,以节能降耗、环境治理、两型建设为手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和谐发展。
抓好节能减排。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启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编制,合理分解各个县市区、各个重点行业能源总量控制目标,为“十三五”节能降耗打好基础;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应用。
抓好环境治理。强化大气污染、城乡水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中心城区“煤改气”、机动车环保监测、渣土车辆运输监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力争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0%左右;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争创柳叶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抓好两型建设。继续抓好两型村庄、两型社区、两型城镇、两型学校的创建,争取创建市级两型示范单位10家以上;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同时,积极跟踪阶梯式水、电、气价改革和矿山体制改革等我市正在推进的改革,培育宣传我市两型特色,大力倡导两型生活方式。
(五)坚持民生优先,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继续打好“民生升温”战役,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着力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努力建设幸福常德。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抓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全面实现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实施教育卫生三年攻坚行动;积极发展文化体育;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时,抓好残疾慈善事业发展,做好审计、外事侨务、统计、人防、民族宗教、方志、档案、保密、对台、气象等工作。
加大关心基层力度。解决13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在全省率先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理顺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完成370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建成农村公路300公里,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160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实现12万人稳定脱贫;加快完美社区、美丽乡村建设。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紧紧围绕事关常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谋划,作出制度安排,明确战略举措,科学规划提出五年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项目库,力争“十三五”规划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适应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