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全体会议>第六届第三次>详细内容
2023-12-15 16:45:09

关于常德市二0一四年预算执行情况与二0一五年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登)

发布时间:2015-01-29 信息来源:常德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常德市二0一四年预算执行情况与二0一五年

  全市及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登)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91亿元,为预算的100.09%,增长10.1%;上划税收完成50.09亿元,增长8.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82.7亿元,为预算的99.94%,增长10.93%;非税收入完成52.21亿元,为预算的100.34%,增长8.8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性收入为240.02亿元,加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1亿元,总计374.93亿元,减去专项转移支付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367.0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47.68亿元,增长9.55%,结转下年支出18.9亿元,当年结余0.45亿元。

  

   2014年,市级财政总收入完成76.69亿元,增长10.26%。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19亿元,为预算的100.28%,增长10.31%;上划税收完成15.49亿元,增长10.01%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7.28亿元,为预算的98.55%,增长9.39%;非税收入完成23.91亿元,为预算的103.11%,增长11.78%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性收入为218.25亿元,加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9亿元,总计279.44亿元,减去专项转移支付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90.33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3.95亿元,增长8.56%,结转下年支出6.23亿元,当年结余0.15亿元。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9.2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以及上年结转,减去上解上级、补助下级支出以及调出资金后,可用财力为38.1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0.1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7.95亿元,当年收支平衡。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49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以及上年结转,减去上解上级、补助下级支出以及调出资金后,可用财力为11.3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为6.81亿元,结转下年支出4.5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另外,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上级统筹管理,纳入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范围的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四项。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5.24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4.88亿元,利息收入0.14亿元,上级补助以及下级上解等收入0.22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96亿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76亿元,上解上级及补助下级等支出0.2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28亿元,加上上年结余5.9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7.22亿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重点投入,服务发展大局。坚持多渠道整合资金、打捆投入,保障了“三大战役”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支持了工业发展;二是支持了城市提质;三是支持了交通提速。

  

   2.坚持积极应对,稳定收入增长。全市各级财税部门通过加强宏观税负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通过清理税源底数,减少跑、冒、滴、漏;启动国税部门代征地方附征税费工作,全市累计实现1321万元,有效防止了“营改增”试点中附征税费的流失;完善了市级人防异地建设费征管办法,全年征收1.05亿元,同比增长458%;加大市城区部分房地产项目报建规费欠款追缴力度,累计清缴尾欠报建规费8231万元。通过多方面努力,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实现了调整预算目标。

  

   3.坚持民生取向,构建幸福常德。全市用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到262亿元,比重超过75%。一是保障了民生升温;二是保障了社保政策落实;三是保障了教育卫生攻坚;四是保障了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财政监管。一是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二是“三公”支出进一步压减;三是支出监管进一步规范;此外,牵头实施了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推动了城建投融资体制转型。

  

   5.坚持监督为重,落实决议决定。积极顺应依法理财、阳光理财的时代要求,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48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进行了沟通回复;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做好了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落实了有关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二是风险防控工作更为艰巨。三是财税改革任务更为繁重。另外,部分预算单位预算意识不强,专项资金整合欠力度,部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

  

   二、2015年预算安排情况

  

   2015年预算收支的初步安排是: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48.4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91.8亿元,增长11%;非税收入56.6亿元,增长8.41%。加上转移性收入,减去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调出资金等转移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348.2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35.85亿元,比2014年预算增长14.01%,结转下年支出12.41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7.31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41.39亿元,增长11%;非税收入25.92亿元,增长8.41%。加上转移性收入,减去专项转移支付支出、调出资金等转移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91.35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7.17亿元,比2014年预算增长10.83%,结转下年支出4.18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0.27亿元,加上调入资金、上年结转,减去上解上级、补助下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28.2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4.2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3.95亿元,当年收支平衡。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0.03亿元,加上调入资金、上年结转,减去上解上级、补助下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12.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1.0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2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5.24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4.89亿元,利息收入0.14亿元,上级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0.2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4.21亿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亿元,其他支出0.01亿元,转移支出0.01亿元,上解上级及补助下级支出0.19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1.03亿元,加上上年结余7.2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8.25亿元。

  

   另外,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首次纳入政府预算编制体系,按照批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纳入2015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一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17家,共计安排收入924万元,其中利润收入844万元,股利、股息收入80万元;共计安排支出819万元,其中资本性支出754万元,费用性支出20万元,其他支出4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05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5万元。

  

   2015年市级预算在重点项目支出安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安排现代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2亿元,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市级补助资金0.8亿元,沅江堤防冬修资金1亿元,城区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设前期及启动经费0.15亿元以及现代农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0.5亿元等,推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安排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3.92亿元,其中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0.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35亿元等,促进园区建设;三是继续安排城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1亿元,通过带动基层和社会投入,加快提升城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安排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0.5亿元,集中用于建设科技孵化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安排三产业发展资金4.93亿元,含商业发展资金3.5亿元,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文化名城建设资金等0.85亿元,航线发展资金0.4亿元等,提高市城区城市品位和提升文化旅游消费水平;六是安排城市维护建设资金19.1亿元,其中:城建融资还本付息资金13亿元,推进“三改四化”和“一改四化”,加快城市扩容提质。

  

   三、全力以赴,圆满完成2015年预算任务

  

   201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做好财政保障服务工作。

  

   1.适应新常态,努力稳定收入增长。积极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化解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夯实收入增长基础;紧扣税制改革方向,谋划培育新兴重点财源,提高财源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努力使财政收入增幅稳定在10%左右。

  

   2.适应新任务,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发挥好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促进提高利用率;继续加大对常德经开区、鼎城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促进千亿产业工业走廊建设,进一步创优工业发展载体;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探索财政支持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支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常德经开区综合性孵化器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支持培育文化旅游增长点,推动六大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业逐步成长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调整财政支持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方式,逐步改为有利于调动企业自身发展积极性的股权投资、有利于调动金融资本的贷款贴息、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担保体系建设等间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适应新期盼,着力改善民本民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步伐;深入推进教育三年攻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卫生三年攻坚,加快医疗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继续安排完美社区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支持硬件建设“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确保企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基本生活;支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统筹财力加大安全饮水、扶贫攻坚、美丽乡村、水利建设等支农强农投入,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4.适应新形势,持续支撑城镇发展。按照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新要求,坚持推进改革与规范管理并举、探索新路与防范风险结合,努力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5.适应新要求,扎实推进财税改革。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及《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要求,加强新预算法的学习宣传,做好新预算法的组织实施工作,扎实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健全预算体系。完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稳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建立社保基金稳定运行机制,并充分接受人大监督。强化绩效管理。清理与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支出安排政策,逐步实现“以事定钱”、“钱随事走”;健全专项资金设置和退出机制,做到动态调整,推进专项精简整合;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引入中介机构评价专项资金,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专项资金额度。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科学预见性和预算严谨性,按照“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启动购买服务。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养老服务、环境监测、新建公路养护、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城市公共设施维护、财政投资项目造价咨询等试点项目,促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推进预决算公开。按要求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部门“三公”经费、专项资金公开,做到“非涉密、全公开”,进一步倒逼提高部门预算及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监管。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切实加强投资评审、政府采购、资产处置等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对接相关改革。积极跟进全省环保、交通、农林水事务等领域试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争取改革红利;结合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推动相关部门探索具体事权下移,争取更多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搞好补贴测算和配套工作,稳步实施公车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