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领跑新常德的强大动力
凝聚领跑新常德的强大动力
mdash;mdash;武陵区政协挖掘“德孝廉”乡土教材纪实
“弘扬lsquo;德孝廉rsquo;文化,把历史传统和时代特点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执政理念,一种风尚,一种内化力量。凝聚起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强大动力。”武陵区委、区政府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高屋建瓴的气势作出了这个不同凡响的英明决定。
在武陵区委、区政府看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武陵篇章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围绕“德孝廉”,武陵区开展了“廉洁之星”、“最美家庭”、“敬老孝老之星”和“身边的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一个个身边鲜活的“德孝廉”典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人杰地灵、“德孝廉”文化底蕴深厚的武陵,仅靠开展以上的评选活动,难免挂一漏万。于是,一个挖掘“德孝廉”乡土教材的文化工程在武陵区悄然展开。
挖掘“德孝廉”的立意,源自武陵区政协。
“挖掘lsquo;德孝廉rsquo;,是一项重要工程,是为了凝聚人心,这正符合我们政协lsquo;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rsquo;的工作目标。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责任,政协委员中有这样的人才,政协的文史委不就是编文史资料的吗?挖掘lsquo;德孝廉rsquo;文化,我们政协应该有所作为。”武陵区政协主席吴卫民说。
武陵区政协的想法正合武陵区委、区政府的意图。武陵区政协把决定挖掘“德孝廉”乡土教材的事写入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区委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了转发。
这部乡土教材的书名定为《武陵美谈德孝廉》。区委书记罗少挟、区长莫汉桃、区委副书记廖可元当起了本书编纂委员会的顾问。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顾问,这不,区委书记罗少挟百忙中为该书欣然作序,区长莫汉桃在经费上给予了保证,区委副书记廖可元审定了全部书稿。
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了区政协一颗定心丸。“必须把这本书编成百姓爱读,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乡土教材,从而达到lsquo;存史、资政、育人rsquo;的目的。”
听说区政协要做这么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患有腰椎病、颈椎病,已退休二三年的区政协原副主席李秉言主动请缨当起了执行主编。有一次他患重感冒发高烧,在医院打完吊针,顾不上休息,就赶到编辑部上班,他带头撰写了4篇文稿。
还有,已退休的区政协原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石五金乐意接受了撰编任务。当时,儿子在长沙买了套房,正装修房子,儿子要他帮助打打招呼。石五金的老伴知道后埋怨他说:“都退休了,家里又正忙,你怎么就还没有写够编够呢?”在石五金看来,退休之后还有机会参与这等事,意义太不一般了。除了完成整个书稿的统稿任务之外,他还撰写了7篇文稿。他的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精神令人感动。如在撰写明代常德知府朱缙的故事时,他先是跑到档案局翻阅《常德府志》,只找到了三五句的介绍,只不过是一条线索而已。再跑到图书馆借来《明朝演义》查找,介绍也不多。听说诗墙公园的“常德廉洁文化园”里有朱缙的介绍,他高兴地跑去一看,也不只过百来字的简介。他又通过网络查找hellip;hellip;多种方法,20多天,骑着摩托风雨无阻,搜集资料砖头厚,用汗水写就了这篇文稿。
还有,临近退休的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唐军文,区政协原提案委主任、主任科员向立波,把它当成给自己工作的结尾篇添上浓墨重彩之笔的一次机会。
还有区文联副主席、区政协原常委徐泽鹏,区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区政协原常委朱定万等10多名区政协委员或曾经的委员,他们都二话没说,爽快接受了撰稿任务。徐泽鹏、朱定万撰稿数量最多,各为10篇。区总工会副主席冯明亮,在病榻上完成了撰稿。
听说要编“德孝廉”乡土教材,武陵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文明办、区委老干局、区史志档案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文联、区工商联、区残联等部门单位,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素材,汇集起来有120多个人物。
编纂班子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一个一个甄别筛选。
宋教仁、林伯渠的文稿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但通过查找史料,没有发现他俩在武陵活动的足迹,也只好忍痛割爱。
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根据地的途中,一个房东在给邓小平倒茶的时候,不慎打破了自家的茶壶,邓小平执意要赔给两块银元。这个故事很感人,但不是发生在常德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虽说路过了常德,且在常德停留了3天,但没有找到与“德孝廉”有关的故事,他们也只好尊重历史了。
马援,是东汉光武帝时的著名伏波将军,在武陵讨伐五溪蛮时,死在桃源的壶头山。他是陕西兴平人,为了准确起见,在多方查找史料的前提下,编纂人员不远千里去他的家乡采访核实一些细节。
从立意到出书,历时八个月;从初选的120多个人物,到最后确定70个人物入编,筛选了七八次;从一张白纸开始,到24万字的大部头付梓,十易其稿hellip;hellip;凝聚了撰编人员的心血。毫不夸张地说,成书的过程给武陵区“德孝廉”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翻开这部飘散着油墨清香的《武陵美谈德孝廉》,一个个“德孝廉”的人物跃然纸上。
枉人山(今德山)有位得道的善卷先生,他叫人们春耕种、秋收割hellip;hellip;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闲暇,他就跟大家在一起,说些做人的规矩、行善积德、忠臣孝子、邻里和睦的圣贤道理。巡视到此的尧帝被善卷的德行打动,欲请善卷入都,共同治理部落。善卷执意不肯离开枉人山。
受善卷的影响,尧帝一改往日的策略,顺从善良、仁德,并打破家族传承帝位的传统,把帝位禅让给了善良有德的舜。
后来,舜帝要将天下让给善卷,善卷坚决不接受。以德治理部落的舜帝,后把帝位让给了因治水有功的禹。大禹遵循善卷建言,先治水。因治理了水患,大禹得到了三苗部落的拥戴,从而避免了与三苗部落的战乱。
“所以,善卷的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我们称善卷为lsquo;帝者师rsquo;、lsquo;德之祖rsquo;并不为过。善卷的lsquo;德rsquo;,主要有仁善之德、教化之德、谦让之德、淡泊名利之德、爱民之德与正义之德等。lsquo;善rsquo;与lsquo;德rsquo;就是我们常德的精神之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提炼出了lsquo;德行天下,和谐奋进rsquo;的常德精神,我们才把lsquo;常德德山山有德rsquo;挂在了嘴边。所以,我们要让lsquo;善rsquo;与lsquo;德rsquo;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须臾不可或缺的需要,我们要让善卷的德性和精神发扬光大,成为lsquo;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rsquo;的强大精神动力。”武陵区委党校校长杜龙葆说。
被称为杰出的中国工人运动领袖的黄爱,1897年9月出生于武陵区小井港村的一个农民家里。
1922年1月13日,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发动大罢工,遭到反动军阀政府的残酷镇压。黄爱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并代表工人向反动军阀政府提出了11项合理要求。他激动地说:“我决定洒我的热血,作第一个牺牲者,去换得自由来,将来世界能享着自由,这不是我最大的希望么!”反动军阀政府对他长期以来从事工人运动恨之入骨,1月16日夜,派兵包围湖南劳工会,逮捕了他,并于第二天清晨将他惨杀。
“黄爱,是我们武陵区的骄傲。为了工人们的利益,不惧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活着,不是为了肉体活着,而是为了精神活着。这样的人死了,精神却永远活着。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法官就需要有这种精神,只要是依法办案,就是遇到了来自外界的施压,甚至打击报复,也算是对推进依进治国作了点应有的贡献。”武陵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龙永革说。
一个女孩的命运会得到一个区委书记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女孩,是一个坚强的女孩,是一个有孝心的女孩。
这个女孩叫唐捷,出生在武陵区城西街道长胜桥社区一个普通工人家里。她14岁那年,母亲因患肝癌离开了人世。这年,他的父亲也下了岗。懂事刻苦的她,决心靠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在靠父亲打工挣钱供她上大学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到她的家里。2011年3月,她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父亲的倒下,意味着家里的经济支柱也倒了。就在她和她的奶奶盼望父亲能站起来的时候,奶奶也中风倒床,且双目失明。一家三口人两个瘫痪,又没有经济来源,唐捷却用稚嫩的肩膀,用坚韧的意志,用孝心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
2013年,唐捷考取了汉寿县教师。一直在关注她的武陵区委书记罗少挟指示相关部门特事特办,把这个孝星调回到常蒿路小学任教,以便她照料亲人。
“太感人了,我采访她时,约了她好几回,她都没空。她哪里有空呢?在学校,她要上课,要备课,要看作业;在家里,她要做家务,要照料两位瘫痪的亲人。她的确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青春的美好,以致连接受我采访的时间都难得找到。我只好来到她任教的学校,趁课间休息时采访了她。她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罗书记批示把她调回来,我看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她是我们武陵区的一个孝心榜样,应该让她在家乡熠熠生辉,照亮他人。”武陵区政协原提案委主任、主任科员、唐捷的采写者向立波说。
8个古代人物,19个近代、现代人物,43个当代人物,个个可歌可泣,堪称武陵“德孝廉”的典范,堪称武陵美谈。
武陵美谈,激励后人。我们真切希望这部“德孝廉”的乡土教材,能起到区委书记罗少挟序中所提到的作用:
“若能崇清廉官德,扬善行美德,守社会公德,操职业道德,倡家庭孝德,则为幸事hellip;hellip;若能行清风之路,立廉洁之事,赏松之傲骨、竹之清逸、荷之不染,则为幸事。或更能尽忠于党旗,尽责于国家,尽义于社会,尽情于家庭,乐莫大焉!”
(本稿源于《常德日报》,记者 胡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