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 10:07:31
2022-03-03 10:07:31

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记市政协委员郑晴

发布时间:2021-01-04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3f8f55da2adb4eab800441a4c53aed3b.png

旱杂粮,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

常德,先天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良的农业大市。

12月8日上午,汉寿县高新区浏阳河集团龙阳分公司会议室,市政协委员、浏阳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晴在产品陈列柜前边走边讲,将“旱杂粮”与“常德”这两个名词紧紧联系起来。

2010年,不到30岁的郑晴来到汉寿县,一头扎进浏阳河集团旱杂粮精深加工产业。

这是她芳华正好的十年,也是大干事业的十年:

参与集团旱杂粮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和旱杂粮产品创新研究,主持研发的“神豆”牌系列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共21项,知识产权、注册商标56项,被评中国著名品牌。集团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5年6月30日登陆“新三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旱杂粮”第一股。

2016年,郑晴成为市政协委员,深感平台更大,责任更重。

“做企业,就要做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在她的带领下,集团以旱杂粮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以整村帮扶为途径,结对行政村、组建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扶贫的过程也需要扶智。”她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采取“党建互帮”模式,集团党委与贫困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出资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帮助村里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培养致富人才,增强支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同时,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带到干部和农户中,这样,培养了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看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非常辛苦。”郑晴说,如果对农村、农民没有一点情结,恐怕做不好农业。

“农业生产,大多靠天吃饭。周期长、收效慢、风险大。”郑晴介绍道,产业园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杂粮收回来进行精选,然后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再把一部分利润空间反哺给农村、农民。”

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郑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常德农业产业的出路,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关于如何强力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怎样抢抓大湾区发展契机、助推“湘品出湘”的建议,都在她以往提案中体现。

这次市政协七届五次全会,郑晴继续关注“三农”,带来了《调结构 聚力量 惠民生 推进我市旱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她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场对富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旱杂粮食品需求不断增加;旱杂粮在国内国际的市场价格正不断上涨;其种植又不与水稻“争地”……大力发展旱杂粮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明年1月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即将成立,郑晴期望,常德的旱杂粮产业能乘此东风抱团发展,整合资源,越做越强。

      来源:常德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