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让龙池湖边有田种、有景赏、有钱挣”
“特别想让龙池湖被更多的人知道,让龙池湖边有田种、有景赏、有钱挣。”新任市政协委员李万军,带来了《关于将蒋家嘴镇环龙池湖四村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议》提案。12月29日,他向记者坦言,把龙池湖打造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附近群众增产增收,是他此次“为民代言”的职责所在。
1971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当地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在柴胡嘴与孔家湖之间取直修筑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拦洪大堤,自此形成了“龙池湖”,构建成鹿角山垸障。与过往一些水患治理工程一样,鹿角山垸障的修筑,虽一时扩大了农耕面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滨湖群众的吃饭问题,但也因此衍生一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首先是环龙池湖村落并未因“愚公移山”而迎来风调雨顺,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洪涝干旱问题,且每年要投入大量的电力、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江湖平衡。其次是环龙池湖的围湖造田价值远不及其他堤垸,村落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收也存在矛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国务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指示精神,结合常德实际,李万军建议,将与龙池湖地理关联密切、历史积淀渊远的龙池湖、袁家湾、鹿角山、仙玉村这四个行政村落列为生态文明或乡村振兴示范区,深度实施退田还湖生态修复工程,形成一个以鹿角山堤为界的内陆开放水系,增强洞庭湖吞吐能力。再因势利导改造部分防洪路堤桥段,并将联合堤、李家坝等村道堤坝改建为新型观光路、网红堤、公益区。
在此基础上,精准实施环龙池湖村落亲水旅游项目,逐步恢复环龙池湖原始次森林和果木生态系统,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比如,进一步拓展打造环龙池湖生态农家乐、湖洲露营村、水上俱乐部、步道垂钓点、文创家园等诸多可行性强的项目,倡导周边群众参与,促进本地青年民工回流与增收。
(来源:常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