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期:缓解市城区停车难问题亟待重视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主任蔡胜猛反映: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显著增长,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市民在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停车难的困扰。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成为市民出行的“顽疾”。据了解,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6万辆,城区年均增长2万辆,停车难问题将愈发凸显,从而影响交通秩序,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节日出行时容易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目前市城区停车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车位难求,障碍通行。特别是老城区沅安路、人民路、建设路、朗州路、青年路、育才路、高山街等主次干道,街道比较狭窄,且人流量、车流量大,停车成为难题。有些区域不宜划定机动车停车位,只能将停车位拓展到人行道,甚至有占用盲道的现象,普通市民通行都要侧身绕过,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通行起来更为不便。
二是车位不够,停车“吃罚单”。政府在武陵阁修建了地下停车场,只是缓解了该区域停车难的问题,但在市中心城区其他区域,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急增的机动车停放需求。如在柳叶大道、常德大道部分路段以及皂果路、广场路、体育路等地段,没有划定路边停车位,车主若需在此附近办事,机动车常常面临无处停放、“吃罚单”的情况。
为此建议:
1.加强规划,大力发展地下停车场、空间立体式停车场。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亟需解决,可将闲置的零星地块规划建成临时停车场;促进社会资金在老旧停车场进行改造提质。严格要求停车配建,实现每百平米一个车位。
2.科学划定主次干道停车位。交警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趋势、人流量和车流量,在柳叶大道、常德大道、皂果路、龙港路、紫菱路、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等新修的人流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划定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3.启动智慧停车管理,盘活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区域的停车资源,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优化停车空间布局,解决停车难问题。可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停车智能化管理项目,为市民驾车出行提供车位查询、地图导引、停车导航等信息引导服务,有效提升停车的便捷性,更好地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4.吸引社会资本,鼓励修建立体停车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推进停车产业化。相关部门应调研停车收费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停车周转和停车资源利用率。
领导批示意见
涂碧波:请刘兴华同志牵头研究,统筹考虑停车场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