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设中的常德河街注入更多历史文化元素
戴奇林委员代表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发言:
建议让建设中的常德河街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让恢复的河街既是常德人熟悉的河街,更是能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河街;让重建的河街既是文化工程,更是旅游工程。常德不缺世界级或者国家级的故事。
2300年前,一个名叫黄歇的人当上楚国丞相,被封为春申君。在东海之滨,他带领百姓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开始在这安居乐业,形成一座城市,这就是上海。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是楚国爱国名相,司马迁专门写了《史记middot;春申君列传》。多个史料记载他是“楚黔中郡人”,就是常德人。清《同治武陵县志》还把他列为“武陵人”。
春申君当时在常德的府坪街建有春申君府第和春申君故宅,食客三千,可见当时规模有多大。在下南门西侧有“珠履坊”街,这些历史建筑都在河街附近。春申君死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常德为他修建衣冠冢春申君墓。
再讲朗州司马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在被贬的23年生涯中,有10年是在朗州度过的。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情怀,可刘禹锡在朗州写出天下独一无二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看到常德美妙的湖区生活,写下了不朽诗作《竹枝词》。
刘禹锡在常德住了十年,写下200多首诗。他在诗文中对自己的居住处所作过一些描绘:“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据考证,他的住所位于城东门靠沅江边的城墙脚下,与招屈亭相邻。那不就是河街的前身吗?
第三个故事就一定要讲沈从文住过的平安客栈了。1922年前后,沈从文和他的一个表兄在常德河街一个平安客栈住了半年。这个表兄毕业于常德师范音乐美术专业,他结识了一位同样来自凤凰的漂亮姑娘mdash;mdash;杨光蕙,毕业于桃源省立二师,任常德女子学校美术教员,后来担任教务长。
为了追求杨光蕙,这位表兄求沈从文代写情书三十多封,杨光蕙因仰慕其文采,嫁给了这位表兄。这两个凤凰人在常德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大画家:黄永玉。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唱段,中国人都会唱。可很少有人知道刘海是在常德砍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在建设中的常德河街加入“春申君府第”、“刘禹锡故居”、“沈从文客栈”、“刘海庙”四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元素,不用增加投资,却能极大地提高常德河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建成后的常德河街成为世界向往的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