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重点提案>详细内容

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01号提案:关于构建线下便民服务终端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常德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7-08-03 信息来源:政协常德市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101号提案

提案类型

个人提案

集体提案单位名称

案 由

关于构建线下便民服务终端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常德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

鲁祖辉等 3 名

界 别

民建

委员证号

z71060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13786619399

单位及职务

市重点办副主任

通讯地址

主 题 词

E-Mail

提案日期

2016-12-18

审查意见

立案

2017-01-07

相关情况

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供参考)

办理单位

主办

市电子政务办

会办

提案内容(包括案由、案据和方案)

一、基本情况
2013年以来,市委、政府大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过程中,将“民生服务拓展工程”作为市政府重点推进 “五大工程”之一,投资超过10亿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云计算中心,打造了重点信息应用系统项目,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便民融合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包括社区APP、“我的常德”公众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管理、民生服务应用和现代产业融合“四大体系”,用户通过实名认证,就能享受个人公积金、社保、违章、驾照、水、电、气等的查询、缴费、提醒等个性化服务。
二、存在问题
1.现有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终端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是覆盖人群不全。很多老年人、残障人士、低收入人群,因知识水平、生理缺陷、收入水平等原因,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网站等智慧城市线上平台。单纯将便民服务平台建在线上,部分居民就难以享受相关服务,成为信息社会的“边缘人”。因而,作为面向整个城市居民的产品和服务,便民服务平台既要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渠道,也要兼顾传统线下渠道。二是服务网点不足。随着我市单位面积内居住密度不断加大,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日益活跃,线下智能服务平台的密度和服务丰富程度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快递投递时限和质量的要求,与末端配送体系建设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三是亲和程度不够。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引进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当下最流行的信息基础设备,以技术的先进性来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然而,部分智慧城市终端技术应用与民众实际需求脱节,并未有效提升城市整体服务质量。技术开发厂商在开发过程中追求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有时忽视了民众的客观需求,造成市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切实得到解决。
2.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终端整合不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关乎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现实情况看,虽然我市通过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有效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但社保、住房、银行等信息碎片化、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挑战。 “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导致了一些“信息鸿沟”“智能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障碍,亟待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在政府主导下多部门协同予以整合利用。
3.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终端建设的政策支撑不够。一方面,政策措施不够全面。《常德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只涉及到社会治理及暨完美社区建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件对便民服务终端建设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另一方面,建设机制不够灵活。先进的硬软件系统只是智慧城市的“壳”,智慧城市的“核”是统筹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比如,在虽然我市明确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未能建立科学的模式,未能划清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边界,未能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让各参与方获得可观收益,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造成一些企业虽然有意愿参与城市建设,但碍于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在与政府合作上持观望态度,担心有变数,投资难以收回等。
三、具体建议
建议加强线下便民服务终端建设,打造线下智慧社区、线下智慧公交车站、线下智慧便民亭、线下智能柜“四位一体”的便民服务终端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双向互动,真正形成智慧城市服务民生的新模式。
1.完善线下智慧社区建设,承载社会治理和政府服务功能。尽快完成全市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和“一站五室”改造,推广社会治理1314信息平台、社会治理365信息平台应用,推进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城管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实现公安人口管理、公共就业服务、社保管理服务下沉到网格。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汇聚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资源,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渠道,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气象信息、文化娱乐、公用事业、智能安防等服务。依托线上平台和移动终端,对用户需求、兴趣的进一步数据分析,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民生服务和智慧应用。特别是要在线下智慧社区设置引导员,对相关弱势群体实行一对一的引导服务。
2.对公交车站牌进行智慧化改造,开展公共交通和信息服务。逐步将公交站牌改造成人机交互、平台兼融、数据共享的智慧化站牌,提供如下服务:一是实时到站预报。提供市内周乘方案。二是即时信息发布。发布新闻摘要、政府公告、天气预报边公交站台导航、公交换乘方式推荐、车辆实时位置查询、公交移动电子站牌、车内拥挤指数提示、上下乘车闹钟提醒、定制公交信息服务、公交IC卡信息查询、公交互动新闻及公交周边生活服务等功能。并根据搜集的实时路况,向候车乘客智能安排推荐车次和换、路况信息、财经简讯等信息。另外,如出现突发性灾害天气和突发性疫情等紧急事件,电子公交站牌将成为有效的紧急信息发布平台。三是移动智能监控。站牌上安装无线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公交站台周边客流、车流和治安等状况,构建以城市公交站台和公交场站为网点的城市交通与治安监控体系。四是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对接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人网交互功能,查询以数字站牌为核心点的周边商业,如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餐厅、药店、娱乐场所、运动场所等各类增值服务信息。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实体商圈互动,推动停车诱导、购物导航、移动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等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改造和新建线下智慧便民亭,全面打造“15分钟线下便民服务终端网”。深入挖掘常德厚重历史文化,融入最新时尚元素,在每条街上改造或新建智能化数字报刊亭,实现如下功能:一是延伸政务服务。作为智慧社区的延伸,市民不必“跑断腿、说破嘴”,动动手指或由便民亭工作人员代劳,就能快捷完成业务相对较简单的政务查询办理。如能查询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水电燃气费等信息。二是享受公益性服务。为市民提供诸如旅游导览、天气预报、报刊摘选、政务信息、邮政业务、公交路线天气等查阅服务,给电瓶车充电、自行车打气等生活服务,以及与亭身的智能屏实时互动,手机免费连接使用WIFI、街景拍摄、下载手机APP等网络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家门口的“便民亭”“智能亭”。三是开展有偿性服务。除了购买报刊、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传统服务外,可以享受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电话充值、票务预订、水电气费缴纳、游戏卡充值等有偿服务。
4.推广线下智能包裹柜,打通物联网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在社区服务机构、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校园等单位,推广和安装邮政智能包裹柜。鼓励房地产企业或物流企业在新建住宅小区、写字楼时同步规划建设智能包裹柜用房,并将传统信报箱改造成智能包裹柜。智能包裹柜基于嵌入式技术,通过RFID(射频识别)、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器进行处理,处理完再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整个终端的运行,包括短信提醒、RFID身份识别、摄像头监控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