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党派团体>详细内容

领导言论:辉煌的过去,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4-09-26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字体:

  辉煌的过去,美好的未来

  mdash;mdash;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

  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常德市委主委 朱传宏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了共同纲领,组织了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今为止,人民政协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六十五个春秋。人民政协的六十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抚今追昔,让我们这些多年从事政协工作的同志,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一、伟大的成就

  

  第一,多党合作的成功实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在性质和任务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即不再代理国家权力机构,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各党派协商机关和实行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民主形式长期存在。

  人民政协从成立到第一次转型,都是以多党合作为鲜明特征的,经过六十五年的发展,人民政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机构。

  纵观世界政党制度,不凡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多党合作制度,伴随着人民政协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人民政协的成长而成长。这种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政党制度以人民政协为主要载体,各个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事务,在政协组织内部进行广泛的政治协商,达成一致,实现了空前的政党和谐。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重要平台。通过政协的各种会议,各种形式的视察调研,特别是通过政协提案等形式,各个党派之间开展广泛深层次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通过深度合作,凝集了发展的正能量,避免了各种政治内耗,培育了政党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生态。

  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中共十六大后,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于2005年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制定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二,民主形式的中国特色

  团结与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人民民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在1978年修改的政协《章程》中规定,人民政协要“发扬民主协商的优良传统,认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后,政协章程经过了82年、94年、2000年多次修改,一直突出了人民政协团结与民主的特色。200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明确规定,“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人民政协六十五年来,始终突出了民主的特色,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式民主。2006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规定,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纵观世界,民主已成为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各个国家国情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因此实现民主的途径也有所差异。实践证明,协商民主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一种民主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人民政协六十五年来,各级政协组织牢牢把握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杨社会主义民主。在政协内部,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以及政协各个界别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民主协商。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民主监督,开展批评,实现了宽领域、广覆盖的人民民主。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社会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利益阶层,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人民政协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益诉求渠道,让他们充分行驶了民主权利。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体现了中国特色,彰显了政协的价值。

  

  第三,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外敌入侵,平定内战,夺取政权的一大法宝,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第二届全国政协大会通过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就更加明确了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人民政协的六十五年,始终凸显了爱国统一战线的特色。早在人民政协成立前夜,周恩来作为政协中共党组书记,在政协筹备会上说明,政协代表成分和比例是根据党的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采取和各党派各团体充分协商的方式确定的。同时,他指出:革命胜利后“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参加工作,到处都要碰到合作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同党外各界民主人士的合作mdash;mdash;如果“我们领导得好,可以不流血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党的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我国顺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但因后来一系列极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人民政协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统一战线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政协已经由具有不同阶级联盟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转变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这意味着,人民政协开始了新的历史性的转型,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突出爱国主义和团结、民主。在此期间,邓小平在论述人民政协性质的时候,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三十多年来,人民政协始终坚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凝集广大人心,为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广泛吸纳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广泛汇集正能量。同时,人民政协充分利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超脱的优势,开展海外联谊,为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各级政协组织还广泛开展和台湾海峡的两岸交流,为促进两岸融合牵线搭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进入新世纪后,大量的新的社会阶层成员涌现出来。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希望通过人民政协这个舞台,展示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一定数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入政协组织,给人民政协增添了活力,也给政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本身就是活跃的生产力,就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发展事业,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人民政协的统战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第四,科学发展的助推平台

  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进行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听取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人民政协六十五年来,始终突出参政议政工作重点,为助推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是各级政协组织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人民政协汇集了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六十五年来,政协组织运用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聚集的有利条件,始终坚持凝集政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中主力军的作用。政协组织为政协委员参与国是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便利的条件,为他们履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保证了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为促进科学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一贯的工作方法,选准课题、深入调研、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是政协严谨的工作程序。就常德而言,市政协每年都要精选几十个课题,由政协的各个组成单位进行调研。近些年来,参政议政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围绕市委提出的“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新常德,新创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战略目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三是运用专题协商会的形式开展参政议政。近些年来,常德市政协探索了一些参政议政的新形式,充分利用主席会议、常委会议进行协商。市政协每年确定610个重大课题进行重点调研,每次主席会议或常委会议协商一个主题。这些措施的运用,提高了参政议政的工作实效。

  四是运用提案形式开展参政议政。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提案工作从人民政协成立时就开始,历经六十五年,始终彰显出政协工作的鲜明特色。常德市政协多年来,把提案工作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大量有益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市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开辟了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常德的科学发展。

  

  第五,和谐社会的调音大师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协的六十五年,始终坚持团结与民主的工作主题。团结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对于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mdash;mdash;人民政协而言,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了贡献。

  一是人民政协在处理好五大关系方面有作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机构。政协组织多年来致力于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促进了政党关系的和谐。政协组织聚集了不同民族的精英,是各个民族的融合体。政协组织多年致力于促进民族和谐的工作,为民族和谐做出了贡献。政协组织多年来广泛团结各个宗教团体、各个社会阶层,广泛团结海内外同胞,及时化解了一些矛盾,促成了这些关系的和谐。

  二是人民政协在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方面有作为。人民政协多年来为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畅通渠道,使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在政协得到充分表达,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政协的建议与协调得到疏通和化解。

  三是人民政协在破解各种社会矛盾方面有作为。人民政协组织多年来高度关注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视察,以信息的形式给各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促成了一些重大矛盾和问题的化解。就常德而言,近些年来,围绕“食品安全和药品价格”、“上学难”、“就医难”、“农村饮水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并就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建议,促成了一些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

  四是人民政协在关注广大基层群众方面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多年来立足于察民情、解民忧、顺民心的工作,深入基层群众之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用民主、柔性的方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起到了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党与群众关系的和谐。

  

  二、宝贵的经验

  

  经过六十五年的实践,人民政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为我们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共产党对政协的领导,是人民政协有效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政党中和在全国人民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是各民主党派、各族人民的历史选择和共同认识,是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由于过去坚持了共产党对政协的领导,因此,保证了人民政协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了人民政协的凝聚力和履职能力。

  

  第二, 必须坚持工作主题

  人民政协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团结与民主这一主题。团结与民主是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过去始终坚持了这一主题,人民政协才广泛凝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协商民主在政协的实施,使得政协组织中能够广开言路、广交朋友,能够极大程度的凝集正能量,保持了政协组织的旺盛活力。

  

  第三, 必须坚持服务中心

  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要紧扣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只有坚持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为党委政府做参谋,搞监督,才能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实现人民政协的价值。“三心一建设”在湖南政协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服务中心的重要性。

  

  第四, 必须坚持履职为民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共产党奋斗的目标。过去人民政协的工作之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就是因为坚持了履职为民。就常德市政协而言,每年收到政协委员提案500多个,反映民生问题的占40%以上。市政协每年向市委政府报送社情民意100多条,其中代民言、解民忧的内容也占多数。市政协每次的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协商议题,也有半数以上是民生问题。

  

  三、殷切的期盼

  

  人民政协已经走过了六十五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政协的工作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第一,政协工作定位还不够准确。有些地方的党委、政府以及政协的领导人对于政协的统战性、多党合作的组织机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等定位还认识不够。

  第二,协商程序还不够规范。中共中央20065号文件明确规定“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有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政协组织并没有坚持这一原则,仍然是重要问题在决策后给予政协通报。

  第三,协商成果落实还不够到位。有些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对于政协的协商成果评价高,给予政协委员的“帽子” 戴得高,但许多话是唯心的,政府部门在行政工作中,有的领导会把政协的协商成果束之高阁。

  第四,创新工作还比较艰难。纵观各级政协组织,往往都侧重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十分薄弱,政治协商的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协商的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等等。不少地方政协也做过一些创新的尝试,但因为政协组织的政治敏感性强,不敢推广,致使政协组织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继续向前推进,人民政协的工作更加重要。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我认为,人民政协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第一, 强化责任主体。

  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是政协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领导政协工作。根据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要提高党委、政府在协商民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强化各级政协的党组和主席会议的领导责任,建立适应协商民主要求的领导责任体系。

  

  第二, 完善制度体系。

   近些年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一系列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但是,制度的落实并不到位,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没有完善,政协履职的“三化”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民主监督的有些做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没有形成制度等等,这些问题仍然是制约政协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规范协商程序。

  中共中央20065号文件就协商的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不少地方仍然没有坚持协商在党委决策和人大通过之前,更缺乏政府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协商程序。规范协商程序是建设协商民主的重点要求,也是难点所在。要认真贯彻中共湖南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要求,“做到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加强重大事项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商。”

  

  第四,拓展协商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政协要“拓展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人民政协应当把拓展协商形式作为推行改革的重要任务,还要根据本地实际拓展一些协商形式,以此丰富协商民主的协商内容,延伸协商民主的协商范围,提高协商民主的协商成效。

  

  

  

分享到: